江淮水利科技杂志社
 
/ / /
 
 
期刊名称:江淮水利科技
主办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国内刊号:CN:34-1293/TV
国际刊号:ISSN:1673-4688
出刊日期:双月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中国知网收录
万方数据库收录
维普网收录
 
《江淮水利科技》杂志简介
《江淮水利科技》创刊于2006年,由安徽省水利厅主管,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主办的水利科技期刊。现为双月刊,公开出版,国内外发行。
本刊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服务,探索水利建设和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理论、方法和技术,促进人水和谐发展。”为宗旨,刊载与水利科技有关的学术论文,主要包括水利政策法规、建设与管理、规划与设计、试验研究、河湖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农村水利水电、水利信息化等领域的研究性成果;及时反映水利科技成就、理论创新、经验总结及国内外学术动态,促进学术交流。
《江淮水利科技》坚持刊载高质量的论文,读者对象为从事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利信息化管理和研究、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及科研方面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热忱欢迎专业人士向本刊投稿,推动科技交流,共同提高水利科技水平。查看详情
 
/ 稿 / /
 
《江淮水利科技》投稿须知
《江淮水利科技》杂志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水利科技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34-1293/TV、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4688.双月刊)。
1办刊宗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服务,探索水利建设和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理论、方法和技术,促进人水和谐发展。主要栏目内容包括:研究与探讨、政策法规、建设与管理、规划与设计、河湖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农村水利水电、水利信息化、试验研究等。
2基本要求: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撰写完成;稿件选题要有创新性、科学性、知识性;正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论符合逻辑;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无任何违法、违纪、违反学术道德、涉及保密的内容;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
3形式审查:编务人员在收到稿件后对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稿件按内容和时间顺序进行归类登记;对不符合形式要求的稿件直接退回。形式审查具体要求如下:
3.1全文格式规范、结构清晰, 文字精练; 建议采用word、wps格式, 篇幅一般要求在5000字以上(包括图表) 。
3.2稿件格式文章的编排顺序为:题名、作者、单位信息(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的英译文;引言(或前言)、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3.2.1题名:应遵循准确、简洁和清楚三项基本要求,首先要准确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要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最后要能够明确表明研究的独到之处以突出重点,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3.2.2作者姓名及单位信息:题名下面按照顺序是作者姓名,姓名下面以序号标注的方式标明工作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
3.2.3摘要: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论文重要内容(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以达到让读者快速了解论文梗概的目的,其构成与论文的主体结构应相互对应,字数为200字左右,并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避免出现“本文”、“该文”等字样。
3.2.4关键词:关键词的排列顺序必须有利于清楚明晰地、层层深入地反映文献主题,标引的顺序应为研究目的-研究类别-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对于同一序列的2个或多个属种关系或在深浅程度上有差异的关键词,应按属种关系或由浅到深的顺序排列,一般要求3~8个可以清楚的表达论文主题。
3.2.5正文:
(1)正文标题一般分为3级,第1级标题为1、第2级标题为1.1、第3级标题为1.1.1,以上3级要有标题,均顶格写。3级以下用(1)、 (2)……标注,有无小标题均可;若正文标题不到3级或2级时可直接采用4级以下标注。
(2)计量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表达要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号要符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3)图表应具有自明性,且先见文,后见图、表。图表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且应有具体的图名、表名。表格应为三线表, 插图要清晰, 另保存为*.jpg格式, 工程图采用CAD格式。
3.2.6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章引文处按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在正文内标注为右上标[序号],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在文尾。参考文献著录按照<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执行。
4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单位、省市名称、邮政编码、基金项目、所从事的主要工作、联系地址、电子信箱、手机号码。
5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作者如不允许对内容作修改,务请来稿时注明。
6稿件处理:禁止一稿多投,拒绝学术不端,文责自负。本刊不承担论文侵权等方面的连带责任。自收到稿件之日起5个月内未被本刊采用的,可自行处理,本刊不予保留,请作者自留底稿。稿件一旦被采用,版权即为本刊所有。
7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并成为其相应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以上网络数据库,请在来稿时说明。
8来稿如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登,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来稿时说明。
9来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将退请作者修改后再送审。
10见刊时间视定稿时间、期刊栏目和排版情况而定。省、部级以上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大科技公关项目的研究成果论文优先刊用。
点击在线投稿

 
/ / /
 
/ / /
 
 
/ / /
 
 
 
 

(c)2008-2018 聚期刊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